有搬运的,有分拣的,有焊接的,还有给轮胎刻字的......上海新时达机器人位于嘉定的工厂里,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在争相炫技。而在几十公里外的“大零号湾”里,节卡机器人能做的事同样不少:模仿书法高手临摹毛笔字、与人对弈一盘五子棋、在一分钟内为你制作一杯拥有完美郁金香拉花的拿铁咖啡……
图说:国产机器人品牌正在崛起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 下同
日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来到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和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一探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崛起之路。
“全长三角造”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所谓机器人密度,是指每万名员工拥有的机器人数量。
中国以395台/万名工人的密度,居全球第五。但不容小视的是,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已连续十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在全球的装机份额从2012年的14%升至2022年的52%。
令人振奋的是,同一时段,国内市场从几乎由外资品牌垄断,到2022年实现了35%的国产替代。2023年底,内、外资工业机器人出货数量出现“四六分”格局。据分析,商务与价格策略灵活、服务响应周期短等,构成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的比较优势,而其在国内布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不断跃升的核心技术自主能力,更让外资品牌倍感压力。
同样依托于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迅速发展起来的还有节卡机器人。
走进位于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矮胖瘦”的机器人,可在不同应用场景里“大显身手”。
记者了解到,节卡机器人的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公司已实现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节卡机器人作为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机器人由“专业装备”,变为简单易用的“工具”。节卡机器人搭建模块化自研平台,通过本体算法、应用算法和OTA云端系统,实现感知、决策的软硬件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快速迭代。
“创新”是节卡机器人的基因和底色。目前,公司已形成包括智能模块化关节、高品质运动控制、新型示教与快速部署、人机智能融合与安全协作、智能产线与集成五个方面的核心技术体系,在控制柜、伺服驱动、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了突破,实现自主研发设计,并取得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过中国专利优秀奖、智能机器人分级协作机器人领域首张证书、工博会大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重点“小巨人”称号、日本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等多种奖项。
国机器人,正在加快走向世界,“朋友圈”越来越广。记者了解到,在前不久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节卡机器人首发首展的新品,展示了中国机器人自我蝶变及工业自动化的全球布局和实践。尤其是节卡成为国内首个获得SRCI(标准机器人命令接口)认证的协作机器人厂商,这意味着,节卡融入了国际头部工业用户的供应链体系,为其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潜力。
上一条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将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
下一条:人形机器人板块迎密集催化期 丝杠、传感器等国产零部件有望爆发 |
返回列表 |